沒有新品也能拜訪!有效建立關係的日本通路經營術
許多台灣企業在進行日本通路開拓或維繫既有關係時,常會遇到一個問題:「如果沒有新商品,還能拜訪嗎?」
答案是——當然可以,而且必須要拜訪。這正是與日本通路建立長期信任關係的關鍵。
日本通路經營的關鍵:從小互動中累積信賴
在日本,業務拜訪是非常常見的行為。尤其是與既有客戶的互動,即使沒有新品,也絕對不是「沒話可聊」。
日本企業非常重視「日常交流」和「細節對話」,這些都能促進彼此理解與信任。長期來看,這比一次性的大訂單更有價值。
我們的做法:店舖 VS 總公司,拜訪目標不同
我們團隊在拜訪日本合作夥伴時,會根據目的選擇不同對象:
- 拜訪總公司(Head Office): 適用於介紹新品、提案活動或談論大型合作。因為決策者通常都在總公司。
- 拜訪實體店鋪(門市): 這是我們進行得最頻繁的拜訪。可以與現場的賣場負責人交流,了解實際的陳列狀況、銷售狀況,以及消費者的回饋。
沒有新品也要去的理由
即使沒有新商品,我們仍會定期拜訪門市。為什麼?
- 觀察陳列位置與擺設,是否傳遞出產品魅力
- 詢問實際銷售狀況與市場反應
- 若銷售良好 → 準備補貨,主動提示出貨時程
- 若銷售不佳 → 與現場溝通,提供新的POP、展示道具或促銷方案支援
這些互動不僅有助於提升銷售,也能讓店鋪人員對品牌產生信任,進而更願意推薦與支持商品。
情報收集與市場回饋的黃金管道
實體拜訪還能獲得哪些價值?
- 詢問:「最近有什麼其他品牌賣得特別好?」 這可以掌握市場趨勢,甚至激發自家新品的構想。
- 觀察實際客群的性別、年齡、行為模式 根據現場觀察,構思出適合這間店鋪的其他商品提案。
- 參考其他品牌的成功展示手法與促銷道具 這些都能成為自家品牌優化的靈感來源。
不靠應酬也能建立關係,日本市場的最新趨勢
台灣仍有部分企業誤以為「要靠喝酒吃飯才能談合作」。
但現在的日本已經不再如此,尤其是女性採購越來越多的情況下,應酬文化正在淡化。
相反地,實際到店面與賣場人員面對面交流,才是現在建立關係的主流方式。
更重要的是:總公司與店面之間的資訊是有落差的。
如果只靠Email或電話與總公司聯絡,你永遠無法知道賣場真正的聲音與需求。這樣一來,即使你的產品再好,也無法觸及消費者。
結語:沒有新品也要走出去
在日本通路經營上,不只是「有東西才去拜訪」,而是「透過拜訪,主動發現可以提供的價值」。
關係是累積出來的,信任是陪伴得來的。這才是讓品牌持續成長的真正基礎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