價格不是隨便定的!從開發到定價,品牌如何打入日本市場

日本市場入門

價格不是隨便定的!從開發到定價,品牌如何打入日本市場

在日本,價格敏感度非常高。

即使產品再好,價格太高也賣不出去;反過來,價格太低則可能讓人覺得「這東西是不是很廉價?」——這是多數台灣品牌在進入日本市場時常常忽略的重要盲點。

為了在日本市場站穩腳步,我們對新商品的開發與定價有一套完整流程。以下是我們實際運作的方式。


靈感來自日常,補足他牌不足

我們的設計靈感來自三個來源:

  • 日常生活中令人不便的小細節
  • 使用他牌產品時「還差一點點」的遺憾
  • 特別有趣的新素材或工藝技術

透過這些觸發點,我們構思出初步的產品方向與功能。


調查市場價格範圍與通路定位

商品方向確定後,我們會先調查日本市場上類似商品的價格帶。

除了價格,也會觀察這些商品是在哪些店鋪販售(例如:高級文具店、大眾百貨、設計選物店等),並分析該通路的消費者輪廓與接受範圍。

接著,我們會依據功能、通路定位、價格等進行更細緻的分類,以確認我們的產品應該對應哪個市場區段。


詢價、打樣、試銷、再優化

確認市場目標後,我們會向數間工廠詢價、評估可能的成本結構。接著:

  1. 製作樣品並進行數輪改良
  2. 帶著樣品參加展會或展示活動
  3. 請日本買家實際體驗,並回饋他們對品質與價格的感受

如果買家反應「質感還不夠」,我們就再調整設計;

如果「價格偏高」,我們會從包裝設計、材料或製造地等面向思考如何壓低成本。

有時候,我們也會果斷將產品轉為高單價高品質的市場,強化價值訴求,而不是一味壓低價格。


爭取曝光、禁止隨意折扣

若成功談成合作,我們也會主動提議:

  • 爭取在門市中的顯眼陳列空間
  • 舉辦例如「文具週」「設計生活節」等專題活動,吸引終端消費者目光

另外,有一點我們堅持不變:

我們禁止任何實體店進行價格折扣銷售。

理由如下:

  • 一旦開放某間店折扣,其他店也會要求折扣,最後價格會失控
  • 我們無法實地巡查全日本的每間店鋪,難以管理
  • 維持固定價格能傳遞「這是高品質商品」的品牌形象

不打折,反而讓消費者與零售商都感受到我們品牌的價值。


結語

在日本市場成功銷售的關鍵,絕不只是「好產品」而已。

你如何定價、你如何呈現商品、你如何與市場溝通——這些都決定了你是否能被接受。

價格策略不是靈機一動,而是源於系統性的開發流程與市場回饋整合。